Point-based 3D Detetection

  基于激光点云的 3D 目标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核心感知模块。由于点云的稀疏性以及空间结构的无序性,一系列 Voxel-based 3D 检测方法得以发展:PointPillarsFaFMVF 等。然而 Voxel-based 方法需要预定义空间栅格的分辨率,其特征提取的有效性依赖于空间分辨率。同时在点云语义分割领域,对点云的点级别特征提取方法研究较为广泛,PointCloud Feature Extraction 中已经较详细的介绍了针对点云的点级别特征提取方法,Grid-GCN 提出了几种策略来加速特征提取。
  由此高效的 Point-based 3D 检测方法成为可能,这种方法首先提取点级别的特征(相比 Voxel-based,理论上没有信息损失),然后用点级别的 Anchor-based 或 Anchor-free 方法作 3D 检测。

1. Anchor-based

1.1. IPOD[1]

  如图 1. 所示, IPOD 与 F-PointNet 类似,只不过 IPOD 在俯视图下生成 Proposal 取点,而 F-PointNet 是直接在锥形视野的点云中作分割。IPOD 由三部分组成:

  1. Semantic Segmentation
    目的是将点云中的背景点过滤掉,只生成前景点的 Anchor。作者采用图像语义分割的方法,这里也可直接用点云分割来做;
  2. Point-based Proposal Generation
    生成点级别的候选框,去掉冗余的候选框;
  3. Head for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
    根据候选框,提取特征,作分类和回归;

这里的前两步是要得到少量但又能保证召回率的 Proposal,其中 Anchor 是根据每个点来设置的,然后作 NMS 操作,这里不做展开。   如图 2. 所示,每个 Proposal 提取出点云信息,然后通过 PointNet++ 直接来预测该 Proposal 的 3D 属性。这里用到了 T-Net(Spatial Transformation Network 的一种) 将点云变换到规范坐标系(Canonical coordinates),这个套路用的也比较多。其它细节就是正常的 3D 属性回归策略,不作展开。

1.2. STD[2]

  如图 3. 所示,STD 模块有:

  1. Backbone
    用 PointNet++ 提取点级别特征以及作点级别的 Classification;
  2. PGM(Proposal Generation Module)
    根据点级别的分类结果,对目标点设计球状 Spherical Anchor;不同类别设计不同的球状 Anchor 半径。将球状 Anchor 里面的点收集起来,作坐标规范化并且 concate 点级别特征,然后用 PointNet 来预测实际的矩形 proposal:包括中心 Offsets 以及 size offsets。同时对角度进行预测,角度预测通过分类加预测 Offsets 实现。
  3. Proposal Feature Generation
    有了 proposal 后,其实可以直接通过 PointNet 作进一步的预测及分类,但是作者为了加速,这时候采用了 Voxel Feature Encoding。将 proposal 里面的点都转换到中心点坐标系,然后栅格化提取特征;
  4. Box Prediction
    除了通常的类别预测以及 3D Box 相关属性的 Offsets 预测,作者还加入了与真值的 IoU 预测,该 IoU 值与类别分数相乘作为最终的该预测分数(这个在 2D Detection 中已经有应用)。

2. Anchor-free

2.1. PointRCNN[3]

  如图 4. 所示,PointRCNN 是一个 two-stage 3D 检测方法,类似 Faster-RCNN,其由 Bottom-up 3D Proposal Generation 和 Canonical 3D Box Refinement 两个模块组成。

2.1.1 Bottom-up 3D Proposal Generation

  Proposal 的生成要求是,数量少,召回率高。3D Anchor 由于要覆盖 3D 空间,所以数量会很大(如 AVOD),本文采用目标点生成 Proposal 的方法。与 IPOD,STD 类似,首先对点云进行点级别的特征提取并作前景分割(或语义分割),对前景的每个点用 Bin-based 方法生成 3D proposal。由此在生成尽量少的 Proposal 下,保证目标的高召回率。
  点级别的特征提取及前景分割,可以采用任意的语义分割网络,这里前景的真值即为目标框内的点云,用 Focal Loss 来平衡正负样本。
  如图 5. 所示,对每个前景点用 Bin-based 方法生成 proposal。将平面的 \(x,z\) (与一般的雷达坐标系不同) 方向分成若干个 bin,然后对每个前景点,预测目标中心点属于哪个 bin,以及中心点与该 bin 的 Offsets(与角度处理的方式非常像)。针对尺寸,预测该类别平均尺寸的 Residual;针对角度,还是分解成分类加回归任务进行处理。最后再作 NMS 即可得到较少的 Proposal,给到下一模块作 refine。本模块的 Loss 设计为: \[\begin{align} \mathcal{L} _ 1 &= \mathcal{L} _ {seg} + \mathcal{L} _ {proposal} \\ &= \mathcal{L} _ {seg} + \frac{1}{N _ {pos}} \sum _ {p\in pos} \left(\mathcal{L} _ {bin} ^ {(p)} + \mathcal{L} _ {res} ^ {(p)}\right) \\ &= \mathcal{L} _ {seg} + \sum _ {u\in{\{x,z,\theta\}}} \left(\mathcal{F} _ {cls}(\widehat{bin} _ u^{(p)}, bin _ u^{(p)})+\mathcal{F} _ {reg}(\widehat{res} _ u^{(p)}, res _ u^{(p)})\right) + \sum _ {v\in\{y,h,w,l\}} \mathcal{F} _ {reg}(\widehat{res} _ v^{(p)}, res _ v^{(p)})\\ \tag{1} \end{align}\] 其中 \(\mathcal{F} _ {cls}, \mathcal{F} _ {reg}\) 分别为 cross-entropy Loss 和 smooth L1 Loss。

2.1.2 Canonical 3D Box Refinement

  有了 3D proposal 后,经过 Point Cloud Region Pooling 提取该 proposal 的点特征,步骤如下:先对 proposal 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大,然后提取内部点的 semantic features,foreground mask score,Point distance等。由此获得每个 proposal 的点及点特征,用来作 3D Box Refinement。
  如图 4. 所示,为了更好的学习 proposal 的局部空间特征,增加每个 proposal 在自身 Canonical 坐标系下的空间点。Canonical 变换如图 6. 所示,因为这里每个 proposal 的位置及角度已经有了,所以直接对其内的点作变换。如果没有,那就需要 STN(T-Net) 来学习这个变换。
  Loss 也是在 Canonical 坐标系下计算的,假设 proposal:\(\mathrm{b _ i} = (x _ i,y _ i,z _ i,h _ i,w _ i,l _ i,\theta _ i)\),真值: \(\mathrm{b} _ i^{gt} = (x _ i^{gt}, y _ i^{gt},z _ i^{gt},h _ i^{gt},w _ i^{gt},l _ i^{gt},\theta _ i^{gt})\)。那么两者变换到 Canonical 坐标系后: \[\begin{align} \mathrm{\tilde{b}} _ i &=(0,0,0,h _ i,w _ i,l _ i,0) \\ \mathrm{\tilde{b}} _ i^{gt} &= (x _ i^{gt}-x _ i, y _ i^{gt}-y _ i,z _ i^{gt}-z _ i,h _ i^{gt},w _ i^{gt},l _ i^{gt},\theta _ i^{gt}-\theta _ i) \tag{2} \end{align}\] 对于中心点,还是 bin 分类加 Residual 回归,但是可以减少 bin 的尺度;对于尺寸,还是回归 Residual;对于角度,由于限定 positive 与 gt 的 IoU>0.55,所以可以将回归的角度限定为 \((-\frac{\pi}{4},\frac{\pi}{4})\) 的范围,由此进行 bin 分类及 Residual 回归。最终本阶段的 Loss 为: \[ \mathcal{L} _ 2= \frac{1}{N _ {pos}+ N _ {neg}} \sum _ {p\in all} \mathcal{L} _ {label} ^{(p)}+ \frac{1}{N _ {pos}} \sum _ {p\in pos} \left(\mathcal{\tilde{L}} _ {bin} ^ {(p)} + \mathcal{\tilde{L}} _ {res} ^ {(p)}\right) \tag{3}\]

2.2. 3DSSD[4]

  如图 7. 所示,3DSSD 是 one-stage 网络,由 Backbone,Candidate Generation Layer,Head 构成。Backbone 作者提出了 Fusion Sampling 以提升前景点在采样时候的召回率。Candidate Generation Layer 中根据前景点,生成 3D box 预测的 Candidate 锚点。最后 Head 根据锚点,作 Anchor-free 的 3D Box 预测。

2.2.1 Fusion Sampling

  为了扩大感受野提取局部特征,点云通常需要作下采样处理,一般采用 D-FPS 方法(点空间距离作为采样度量),但是这样会使前景点大量丢失。前面几种方法不管是用图像分割还是点云分割,都会去除背景点云,保留前景点云以提高生成 Proposal 的召回率。
  这里作者提出了 Feature-FPS,加入特征间的距离作为采样的度量方式。对于地面等背景,其特征基本类似,所以很容易就去除了;而对于目标区域,其点特征都不太一样,又得以保留。如果只保留同一目标的点,也会产生冗余,所以融合点特征距离及空间距离,设计采样度量方式为: \[ C(A,B) = \lambda L _ d(A,B) + L _ f(A,B) \tag{4}\]   因为 F-FPS 去除了大量的背景点,虽然有利于回归,但是不利于分类,所以设计了融合 D-FPS 和 F-FPS 的 Fusion Sampling 方法。如图 7. 所示,最终分别输出 F-FPS 与 D-FPS 的特征点。

2.2.2 Candidate Generation Layer

  如图 8. 所示,根据 F-FPS 采样的点,在真值框中心点的监督下,用一个 T-Net 去学习采样点与中心点的变换。变换后的点即作为 Candidate 锚点。对每个 Candidate 点提取周围一定距离的 F-FPS 与 D-FPS(大量背景点利于分类)中点集的特征(空间坐标作归一化或变换到 Candidate 坐标系,类似 Canonical 坐标系),然后作 MaxPool 提取该 Candidate 对应区域的特征。

2.2.3 Prediction Head

  对于每个 Candidate 特征,作 3D Box 属性的回归。本文采用 Anchor-free 的方法。对于中心点,直接回归 Candidate 坐标点与真值框中心点的 Offsets;对于尺寸,直接回归与该类别平均尺寸的 Residual;对于角度,还是采用 bin 分类加 Residual 回归的策略。
  这里期望的是 Candidate 点能接近目标框中心点,所以作者借鉴 FCOS(详见 Anchor-Free Detection)中的 Center-ness Loss 来选取靠近中心点的 Candidate,真值 Label 为: \[l _ {ctrness}=\sqrt[3]{\frac{\mathrm{min}(f,b)}{\mathrm{max}(f,b)}+\frac{\mathrm{min}(l,r)}{\mathrm{max}(l,r)}+\frac{\mathrm{min}(t,d)}{\mathrm{max}(t,d)}} \tag{5}\] 其中 \(f,b,l,r,t,d\) 分别表示前后左右上下与中心点的距离。FCOS 中,加了一个与分类平行的分支来预测 Center-ness,最终的预测 Score 是分类 Score 乘以 Center-ness 得到(与预测 IoU 套路一样,本质上都是引入与真值的距离度量),该预测 Score 用于之后的 NMS 等处理。本文则没有显示的预测 Center-ness,其直接将真值 Center-ness 与真值类别相乘,作为类别真值,所以一个类别分支即得到最终的预测 Score。
  最终的 Loss 为: \[L = \frac{1}{N _ c}\sum _ iL _ c(s _ i, u _ i) + \lambda _ 1\frac{1}{N _ p}\sum _ i[u _ i>0]L _ r + \lambda _ 2\frac{1}{N _ p}L _ s \tag{5}\] 其中 \(s _ i\) 为预测的类别 Score,\(u _ i\) 为经过 Center-ness 处理后的类别真值;\(L _ c\) 表示类别预测 Loss;\(L _ r\) 表示 3D Box Loss,包括中心点距离,尺寸,角度,8个角点位置;\(L _ s\) 表示生成 Candidate 点的 shift 变换 Loss。

3. Reference

[1] Yang, Zetong, et al. "Ipod: Intensive point-based object detector for point cloud." arXiv preprint arXiv:1812.05276 (2018).
[2] Yang, Zetong, et al. "Std: Sparse-to-dense 3d object detector for point cloud."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. 2019.
[3] Shi, Shaoshuai, Xiaogang Wang, and Hongsheng Li. "Pointrcnn: 3d object proposal generation and detection from point cloud."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. 2019.
[4] Yang, Zetong, et al. "3DSSD: Point-based 3D Single Stage Object Detector." arXiv preprint arXiv:2002.10187 (2020).

----------------- END -----------------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!